據日本NHK網站4日報道,日本厚生勞動省從4年前開始儲存于數據庫的約58萬件關于醫療報銷明細的數據中的約80%,無法與體檢數據相融合,因此,無法運用在制定糖尿病等生活習慣病的對策上。
日本厚生勞動省建立研究班開始調查原因。
該數據庫是厚生勞動省為了對制定生活習慣病的對策提供幫助,并為了分析在體檢中被診斷為代謝綜合癥的人們,今后將發展成哪種疾病將花費多少醫藥費,于4年前花費約5億日元(約合人民幣3090萬元)建立的。
至今,已儲存了40歲以上接受體檢等共約9000萬件數據,以及在那之后接受怎樣的治療,花費多少醫藥費的約58億件醫療報銷明細的數據,還有包括加密后的患者的姓名,出生年月日等數據。
但是,厚生勞動省在去年,想要將同一個人的體檢數據和明細數據進行融合并分析的時候發現,明細中約有80%的數據無法融合。
日本厚生勞動省認為是由于體檢數據中的名字是有的平假名,而明細上用的是漢字而造成的。在加密的時候,有可能使用了不同的密碼。因此,由專家組成的研究班開始進行調查。
日本厚生勞動省表示,“由于是意料之外的事,所以我們要查明原因,并解決問題。”
專家:“應該利用同一種編號制度”
醫療經濟學專家,東京醫科牙科大學的川渕孝一教授表示,“居然有8成無法融合,連這種客觀的中立的研究事業都做不好,可謂是自掘墳墓。讓手寫的明細和數據化后的體檢數據進行融合是非常困難的,為了統合今后導入的社會保障和稅的信息,在醫療中也有必要為每個國民分配一個編號,使用同一編號制度。”
http://anhuixinye.com
|